【我们这五年】智慧校园篇:从数字化到智慧化 智慧校园赋能学校发展
时间:2022-12-22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应用探索,初步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转型,打造“服务有温度、数据有体系、管理有规范、安全有保障”的智慧校园发展体系框架,信息化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思路更明确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紧跟教育数字化步伐,成立了由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先后制定《皖南医学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皖南医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2019-2021)》《皖南医学院“智慧校园”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发展方向,确定了以“一中心五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重点。

加大建设投入,基础设施更完善

教育信息化,设施是基础。学校坚持自主投入、银校合作、运营商共建共享等相结合,加大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升级改造校园基础网络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通过“智分+”有线无线一体化建设方式,部署各类无线设备4412台,实现学生宿舍、办公区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区域的双频无线网络覆盖,出口链路总带宽达40.33G,为线上智慧教学提供有力支撑。采用绿色节能建设思路,在滨江校区、赭麓校区分别建设节能数据中心机房,改善数据中心的物理环境,为各类数据资源和虚拟资产提供了可靠的运营环境和储存载体。学校荣获首届中国绿色计算应用“探索发展奖”。

注重师生体验,“一站式”平台更便捷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满足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自2021年4月起,按照让“让网络多跑路,师生少跑路,最多跑一次”的思路,学校全面推进线上办事大厅和线上办事项建设,统一入口,打造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学校已建成了PC端和移动端统一整合的门户,PC端的信息门户和移动端的“今日校园”APP成为师生最频繁的应用。门户集成了二十多个业务系统,师生只需要一套账号密码即可进入各个业务系统办理相关事宜,实现了“多号”到“一号”的统一。同时,不断完善线上应用服务,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线上服务进行梳理、完善。截至2022年9月,“一站式”服务平台已上线各类应用服务70余项,其中与学生学习、教学教务、日常管理、校园生活、校内办事等相关应用50余项,切实方便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目前,PC端信息门户日均访问量达0.5万人次,移动端门户日均访问量1.8万人次。

统一数据标准,数据服务更高效

推进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制定公共数据标准,建设公共数据库,促进公共数据共享与应用。目前,学校主数据中心已汇聚各类数据模型938个,对接主要业务系统14个,建立主数据对象模型463个,信息编码模型475个,有效表数据超过4100万条,高效支撑了线上服务数据应用。同时,通过新架构的数据流程服务,可以更快捷高效地进行数据提取、呈现和推送。通过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共享和推送,同学们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自己的“信息库”,随时更新,随时完成老师们下发的数据和信息收集任务,辅导员们可以随时查看分管学生的各类数据并一键提醒;通过数据自动填充引用,师生们的基本信息可以自动带出,有效提升了线上填报效率。下一步,学校还将进一步通过数据治理推进“一张表”工程,实现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引用,为师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应用服务和建立学校事业发展指标监测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推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智慧

以资源共享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赋能师生成长。把信息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智慧医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在学校建设智慧医教中心(1),在各临床学院建设智慧教室(N),建成“1+N”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学校与各临床学院互联互通,为学校开展远程教学、临床教学查房、手术直播、教学督查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学校及各临床学院积极丰富线上资源,打造智慧医教应用场景,促进学校和各临床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在信息化助力下,学校深化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发挥信息技术作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近两年,有1万余门次课程在线上教学,覆盖师生近7.5万人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更精准

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支撑疫情监测分析率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等,搭建疫情防控平台,助力校园疫情精准防控。强化信息整合共享,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快速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师生行程和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疫情数据动态台账。通过该系统,学校可及时精准掌握师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应对措施。学校还积极搭建疫情防控应用流程,目前已经有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和车次排查、各级各类的请假审批、核酸检测扫码登记、学生位置风险预警等数十项应用在线上高效运行。2022年相关应用已累计使用近19万次。另外,通过智慧校园移动门户,可快速向学生送达各类通知,并了解学生查看情况,确保重要消息第一时间送达,不漏一人,2022年以来已累计发送各类相关消息九十余万条。

融入内部治理,管理服务更智能

加强服务平台整合,按照“协调联动、运转高效、便利师生”的原则,优化再造业务系统流程,促进业务系统融合对接,全力打造“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多个平台联动”的智慧化服务平台。如,建立新一代一卡通系统,实现虚拟卡移动支付全覆盖,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迎新、就业、后勤服务等系统的上线,使学生在线上即可办理相关手续,也方便学校随时掌握学生有关情况。学生信息库与一卡通等多个系统数据的整合对接形成的学生大数据,让资助等学生工作更加精准。师生信息库与人脸识别等多个系统的整合对接,让校园综合指挥安防管理体系发现问题更及时、解决问题更快捷。学生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社区,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随着一个个线上业务场景的构建,服务主动、运行高效、监管智能的新型治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线上皖医”初见雏形。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未来几年,学校将继续集约化、一体化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一套基础强支撑,一个中心汇数据、一个平台推服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数字资源、内部管理智慧化转型,形成一套学校智慧校园和信息化建设标准化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战略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逐步打造“智慧校园”建设生态。

(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