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巡礼】公共卫生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奋楫扬帆向未来
时间:2022-12-15 阅读次数:

不忘初心抓党建,牢记使命谋发展。公共卫生学院从1958年建校伊始创立卫生学教研室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现成为拥有4个教研室、1个实验实训中心、1个研究所,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省级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研究生、本科生两个办学层次,在校生1300余人的二级学院。五年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落实校党政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任务,推动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

 强基严标,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选齐配强党建工作队伍,“6+N”党建工作平台不断激活党建活力,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深度融合事业发展,开展“五心工程”,确保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五个到位。五年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连续获得“好”等次。

 

 


“筑同心”工程,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学院党委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的良性互动,确保党的建设落实到学院各项工作中去。抓顶层设计,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构建了“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教职工监督”的民主管理模式。抓对照达标,优化党建工作组织机构和专职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学院党支部书记获得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名同志被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抓制度建设,保障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明重心”工程,确保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坚守阵地,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时俱进。锤炼品质,教师师德师风素养不断提升。五年来,王金权、袁慧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袁慧获第三届安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黄月娥获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严明纪律,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以“三查三问”、 “严强转”、“三个以案”等警示教育为契机,积极发挥“廉政文化示范点”作用。

 


“暖人心”工程,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走深走实,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强化。落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守正创新,“6+N”党建工作平台不断激活思政活力。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有效开展。入脑入心,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日益明显。五年来,学院师生多次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安徽省优秀大学生”、 校“十佳大学生”、“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培养的毕业生扎根边疆、服务基层,荣获“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表彰。

 

 


“聚民心”工程,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优化党支部设置,推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坚持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支部制度,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督查。以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对标争先”建设和党建“双创”等工作为抓手,推动党支部建设。组织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打造了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院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学院党委6个党支部都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1名同志被评为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多名同志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促中心”工程,确保推动改革发展到位

举旗帜,“党建+”工作理念提升组织活力。打造“党建+专业”、“党建+团建”、“党建+志愿服务”、“党建+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党建+”模式工作品牌,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工作、学生育人工作相融合,创新组织活动形式,激发党员活力。谋发展,“三大建设”办院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学院党委紧抓事业发展,聚焦学科、专业和人才队伍三大建设,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核心竞争力。育新人,党建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学院党委将立德树人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价值导向,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育人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多措并举,创新驱动事业发展

开拓创新,打造学科建设新高地

学院以“资源整合、深度融合、特色发展”为原则,依托学校发展战略,支持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建设,立足“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目标,整合卫生检验、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信息等相关学科资源,发挥“医理”“医工”交叉学科优势,推动解决皖南及周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居民健康需求;以省级一流专业、校级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优势二级学科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作用,打造有特色、与区域性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学科。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推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良性互动。学科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创新体系建设需求,围绕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领域,探索遗传、行为方式和营养等因素的作用,并指导社区开展防制;围绕感染性疾病与重大传染病监测、快速诊断、防治和预警等研究,探索医防融合机制等。学院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安徽高校合作攻关和公共卫生协同创新项目2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

 

 


引培并举,谋划人才队伍新格局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创新、特色、应用、开放、协同的发展导向,深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大力实施六大人才工程,根据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规划,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高级实验师1人);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在读博士8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14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15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校级教坛新秀2人。专职教师中博士(含在读)占比26%、副高以上职称占比52%。五年来,引进环境毒理学科团队四类高层次人才2人、博士后1人、博士1人。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各级各类培训200余人次,4人晋升副教授,1人晋升高级实验师,1人晋升讲师。

深耕细作,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学院现已形成多层次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本科生教育有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预防医学(专升本)、预防医学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妇幼保健学辅修课程教育。在“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双重战略背景下,学院充分发挥医教研协同优势,形成“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学生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学院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8项,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33部(其中国家级7部、省级26部),多名教师被聘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

 

 


以本为本,培养公共卫生新人才。

学院始终秉承“明德、精博、笃行、弘毅”的院训,以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目标,聚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五位一体”教学体系(学科特色为引领,师-生联合培训,课内、课外及实践基地平台,平时、综合、毕业技能和毕业答辩,毕业后线上线下继续教育),实行“全过程、递进式的双导师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五年来,在专业素质培养方面,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及省级大学生生命科学类大赛二三等奖10余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大学生科研项目10项;学生主持及参与校地共建、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等社会服务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共获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项、获“安徽省优秀大学生”1名,多名同学获校“十佳大学生”、“优秀大学生”称号;获“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二三等奖5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铜奖3项,“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金奖等职业类奖项10余项。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方面,“芦花”和“晨光”志愿服务队多次获“青年之家”项目、“安徽省优秀志愿团体”、“安徽省优秀实践团队”等称号,“芦花”志愿服务队多次获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提供的团体培育计划一、二等资助。

 

 


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政治建设、聚焦内涵建设,全面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金岳龙、龚梓萌/文  公共卫生学院/图  方基勇、侯东晓/审)